东莞大岭山律师网--知名律师胡正东竭诚为您服务 http://www.dalingshanlsh.com 东莞大岭山律师事务所 官方网站 免费法律咨询
|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免费领养猫咪竟暗藏贷款陷阱?爱猫人士纷纷吐槽
东莞大岭山律师获悉
领养的条件是,领养人需成年,要有稳定的经济能力,若自己居住则无需他人同意,若与父母、室友或房东同住则需他们允许;领养人每个月要愿意拿出三四百元用于猫咪的吃喝拉撒;领养人的支付宝芝麻信用分要在550分以上;猫咪均为纯种精品且健康,质保180天,提供终身售后指导 。
天津市民王先生一直有养宠物的想法,近日他在某商业街逛街,被一则广告吸引,随后去店里咨询。店家告知他,能够免费领养,但要签订相关协议,并且每月需在店里购买猫粮。王先生觉得反正都要买猫粮,就同意了,却没想到从此背上了贷款。
店家宣称可以免费领养,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让我‘贷款买猫’ ,王先生愤愤不平地说道 。
王先生的经历不是个别人的情况。多名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爱猫人士抱怨,他们被免费领养的口号所吸引,把猫领回了家,然而事后却发现要付多期贷款,而且猫咪的健康状况也不太好。
记者近日走访天津市多个流量较大的商场,发现不少宠物店在门口张贴“免费领养”告示,实际上要求消费者通过分期购买宠物用品等方式领养宠物,消费者签订协议后,每月会被支付宝自动扣款,用于购买商家提供的宠物用品。在此过程当中,消费者会遭遇宠物用品价格过高的问题,还会碰到解约困难的状况,甚至会出现宠物已经去世,但贷款仍需偿还几十期的情形 。
设置领养圈套
贷款买来病猫
孩子想要养猫,于是来自天津的谢先生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表明自留一只,其他都免费,仅限同城自提,且是天津地区 。2024年5月12日,谢先生在社交平台看到一条关于免费领养猫咪的帖子,添加对方为好友后,对方发来了几个问题 ,询问他是否已经成年 ,有没有养过猫咪 ,能否承担猫咪每月一两百元左右的生活开销 ,是否已经做好养猫咪的准备 ?
对方在谢先生做出肯定答复之后,表示随时都能够去店里看猫,谢先生当天晚上便前往了店里。
对方介绍可以免费领养,不过有一条领养规则必须遵守,即要买一袋猫粮回家。一袋猫粮价值100多元,能吃一个月,拿满12至15个月就行。另外,品相较好的猫需要额外支付100元至600元。如此,谢先生支付了398元的猫咪费用,又扫码支付了当月猫粮232元后,成功将小猫领回了家。
当时没有留意,回到家才发觉,自己实际上签了一份贷款协议,每月需还款232元,总共要还15个月,共计3480元,而且不能取消绑定。那些店家当时都没跟自己讲明白。买回来的猫粮,小猫根本不吃,搜索后得知属于劣质猫粮,一袋才几十元,根本不值那个价。谢先生表示,他进行了计算,虽说声称是免费领养,可自己购买猫咪的总成本最终达到了4050元,这一成本远远高于该猫咪的市场价格。并且小猫出现不吃不喝的情况,看起来病怏怏的,店家还未提供健康证明以及疫苗接种证明,谢先生十分担心小猫的健康会出现问题,害怕最后出现“猫走了贷还在”的状况。于是,谢先生以遭受店家欺诈作为理由,要求退猫 。
对方称,若要退猫,之前所有费用都不会退还,还需支付500元违约金,才可解绑每月扣款232元的贷款协议 。谢先生说,他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商家不愿调解,建议走法律程序 。为避免猫出问题损失更多费用,谢先生只好按店家要求支付了违约金 。免费领养猫3天,损失了1130元,最后猫也没有领养到。
刘琪来自湖南省常德市,她有着类似的经历。去年12月,她和朋友去逛商场,看到一个招牌,上面写着,芝麻分不低于500分,就能领养一只小猫。
店员称里面的猫都是名贵品种,担心领养人无经济能力抚养,还怕被弃养,所以要花 400 多元买猫粮和宠物用品,以此证明有能力养好猫。我扫码支付 400 多元后,才发觉原来是分 24 期,每期都扣 400 多元。刘琪表示,店员从未提及需要分期付款,只是说花400多元买些东西就能把小猫带走,她称自己想退猫退款,然而店员却称她已签合同,7天内若不想养需赔付2000元违约金,超过15天便不能退回,只能以原价4000多元买下小猫,且剩余扣款也不能取消,还表示如果猫生病或者死亡也由她负责,扣款依旧不能取消。
记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以“免费领养”作为关键词展开检索,相关投诉数量近600条,其中不少投诉都与“打着领养名义圈钱”相关:有消费者起初被月付288元、388元这类相对便宜的价格吸引,对方要求签订电子协议,自己未留意内容便直接点击同意。有消费者起初被月付能买猫粮所吸引,然而付款后却发觉猫粮价格远超市场行情,到了后期又遭遇猫咪死亡或者持续生病仍需购买猫粮的状况。
解约遭遇阻碍
维权又遇骗局
记者在受访者出示的领养合同上,看到了相似的、严格限制收养人的条款。比如,若逾期未支付任意一期款项超过一个月,便视为严重且根本违约,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宠物或解除协议,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一次性支付剩余全部对应月份未付款费用。又如,若宠物出现意外丢失、意外死亡的情况,本协议仍需履行至到期,出于安慰,乙方可以选择按照市场价格的50%在甲方处购买一只宠物继续饲养,或者自行购买一只宠物饲养。再如,乙方缴纳违约金,已经支付的费用不再退回,并且一次性支付剩余月数一半的金额,即可解除协议……
多位受访者称,这些合同让那些想要解除合约的“背贷人”面临诸多困难 。
来自上海市普陀区的东东为了解约,花了很大一番功夫。
2024年4月26日,东东在商场碰到了宠××举办的猫咪展览,旁边立着一块写有“0元认养”的牌子,牌子上还附带了客服联系方式。东东看中了一只猫,便添加了客服微信,对方称要绑定支付宝芝麻信用分,每月扣588元用于支付宠物店指定的猫粮费用,而且必须连续扣款两年,总计14112元。退回猫需要付3500元的违约金,或者花8000元买断。
东东介绍,签了领养协议后大岭山律师,对方给了他一个健康本,上面记录着猫的疫苗接种情况,回家后他才留意到诸多问题。比如健康本既没盖印,也没有医生签字,400元一袋的猫粮属于“三无”产品,他觉得自己被骗了,便和朋友一道去店里维权。
东东在去店里之前,于支付宝解绑了银行卡,还关闭了花呗,这样做是为了使其无法进行扣款。到店之后,她发现该店的工商登记信息里,并没有店家此前承诺的“可以看病”这一营业内容。于是,她以店铺提供虚假的健康证明证件作为理由,与对方展开协商。最终,才让老板做出妥协,无偿解绑了支付宝自动扣款协议。
北京市盈科大岭山律师事务所的大岭山律师王燕妮介绍,免费领养的分期协议里常见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含高额违约金,还有不合理的捆绑消费要求,以及宠物死亡后仍要继续履约的条款。这些内容常常欠缺公平性,甚至有可能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禁止的不正当格式条款 。
她觉得,从解除合约的角度而言,这类协议的设计显著偏向于维护商家的利益,消费者一旦签订就很难摆脱。举例来说,当消费者尝试解除合约时,商家或许会要求支付高额赔偿,甚至还会威胁要把信息上传到信用记录平台,从而给消费者造成进一步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若协议中有免除商家责任或者加重消费者责任的不合理条款,依据民法典第497条,这些条款能够被认定为无效 ,要是消费者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商家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尽到告知义务 ,或者隐瞒了宠物的真实健康状况 ,那么消费者就可以申请撤销或变更合同 。
记者留意到,在社交平台有关“猫咪领养骗局”的分享帖下面,有不少人假装成受害者,声称已经处理好分期问题,并且无需支付违约金东莞大岭山律师,借此吸引他人私信沟通,为法务公司引来流量。他们的报价不算高,通常是400元,然而有些受访者称,他们花钱聘请法务后,要么毫无效果,要么法务收了钱便消失不见了。
记者联系到3位自称成功解决宠物领养套路问题的受害者,他们均称,自己是“花了些小钱”才成功解约的,帮助他们解约的人很可靠,会签订合同,且有不少成功案例,随后,便把对方联系方式推给了记者 。
有自称是法律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讲,要是三个月不还分期,就会对征信产生影响,后果相当严重,故而务必要赶紧处理。然而到底该怎么做,对方只字未提,只是表示“交了钱后所有事情都交给我们,你这边什么都不用管,就能收到解约通知” 。
对方提供的法律服务合同模板里,有这样一项内容,甲方对合同内容负有保密义务,乙方接受委托之后,不能以任何理由在网络公共平台发表关于本次法律服务的任何不良言论,要是被发现,乙方保留追究甲方法律责任以及经济赔偿的权利。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正规合同不会这样拟定,就算这样写了,也无法限制他人正常进行评价,由此可知,这个号称“法律服务公司”的机构并不专业,极有可能是利用消费者不懂法律,进而诱导甚至欺骗消费者。
北京瀛和(沈阳)大岭山律师事务所大岭山律师刘国照说,如果属于支付宝分期逾期,那么相关逾期记录会上传至个人征信系统 。分期问题可以自行联系支付宝等客服,协商延期还款、分期还款等解决方案 。市场中的这类所谓法律服务公司,都不是司法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正规法律从业机构,千万不要轻信 。
建立行业协会
规范合同文本
在王燕妮看来,这类免费领养,本质上不是公益赠予,而是商业性质的买卖交易 。若消费者被要求以非市场价格购买宠物用品,或者对宠物来源、健康状况缺乏保障,商家行为就有失公平 。尤其在消费者未能完全理解条款内容或真实费用构成时,这类合同中的附加义务很可能因违反公平原则被认定无效 。
受访专家指出,免费领养宠物时出现了很多混乱的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了复杂的法律问题,反映出了复杂的市场问题,也反映出了复杂的社会问题。
从法律角度看,这种现象的核心问题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信任与情感需求,借助虚假宣传以及隐性条款来获取不当利益。商家常常把“免费”当作噱头,以此吸引消费者签订附加高额消费义务的协议,并且这些条款通常设计得复杂又不透明,致使消费者在毫无防备之时陷入不公平交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负有如实告知交易重要信息的义务,然而众多案例表明,商家蓄意隐瞒真实成本,或是借助复杂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这种行为不但违反法律,还显著违背公平原则。
这种乱象暴露了市场监管存在不足,还暴露了消费者法律意识薄弱。宠物经济近年来发展速度快,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然而相关领域的监管明显滞后。许多消费者面对商家设计的复杂协议时,常常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并且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风险,最终致使权益受到损害。许多免费领养协议实际上是变了形式的高息贷款,消费者在宠物死亡之后仍然需要继续支付分期款项,这种行为明显触及了法律的底线,然而却因为监管的缺失而难以追究责任。”王燕妮说。
如何才能有效规范宠物领养行为?
刘国照提出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倡导建立宠物行业协会,对协会以及相关宠物商家予以规范,并且出台行业规范文件,以此协助规范宠物领养市场。相关主管部门还能够制定合同文本,对宠物领养的条款作出公平合理的约定,防止领养人因为商家故意误导而签订不公平的合同。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分期协议里关于违约条款会设置复杂约定,领养人签署时应重点审查,若有意愿签署,要注意约定好双方各自的违约条款,避免只约定领养人单方的违约条款,关于合同解除条款也会设置复杂约定,领养人签署时应重点审查,对于合同解除条款,要注意约定自身有随时解除协议的权利,分期协议里关于宠物用品等费用支付条款同样会设置复杂约定,领养人签署时应重点审查 。对于宠物用品等费用支付条款,需要注意进行约定,若因宠物生病、死亡,或者领养人自身意愿等原因,领养人有权利自行选择商家来购买宠物用品,也有权利自行决定购买宠物用品的次数等,通过这种方式从协议角度维护自身合法权利。领养人应当索要分期协议盖章原件并留存,结合与商家的微信聊天记录、录音、转账凭证等证据,通过市场主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人民法院等途径维护自身权利。”刘国照说。
王燕妮觉得,若想从根源上规范这一领域,构建出一个透明、公平且健康的市场环境,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完善立法,强化针对性法律规范。当下,我国针对宠物领养领域法律规定不够细致,多数争议只能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解决。立法部门应于现有法律框架内,制定专门的宠物交易及领养法规,对商家经营行为、格式合同合法性以及宠物健康保障等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规定宠物来源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健康保障标准,明确规定消费者的知情权,明确规定消费者撤销合同的权利,为消费者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持。
强化市场监管机制,要确保其执行到位。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对宠物经济市场的日常监管,比如设立行业准入标准,对从事宠物交易和领养业务的商家开展资质审核;要对消费者投诉高发领域进行重点排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以及借助复杂合同条款牟利的行为。另外,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进行监督。
提升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一些消费者在选择领养宠物的时候,常常因为对条款不熟悉,或者在情感上冲动,从而忽视潜在风险。所以,普法教育非常重要。普及与宠物领养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怎样审查合同条款,哪些条款可能侵犯自身权益,以及如何有效维权等,以此帮助消费者在交易中避免落入陷阱。同时,建议消费者优先挑选信誉良好的正规领养机构,不要轻信“免费”宣传,在签署协议之前一定要详细知晓商家的资质以及协议内容。
规范宠物领养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离不开法律的努力,离不开监管的努力,离不开消费者的努力,也离不开行业的努力,王燕妮表示希望看到“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在更加健康和透明的环境下得到真正推广 。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那些想免费领养却陷入宠物贷款套路的人是自作自受,原因在于他们一心只想占便宜 。记者采访时发现,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养宠物,他们富有爱心,并非只想“白嫖”,而是被商家“免费领养”的宣传蒙骗,他们觉得买宠物粮、宠物用品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每月小几百元的开支不算多,所以轻信了商家,有些人甚至不知道签了扣款协议,等发现入坑才追悔莫及 。
多位采访对象表示,他们起初只想领养一只猫或者一只狗,给其一个家 。在工作人员劝说后 ,稀里糊涂签订了贷款合同 。但后来发现 ,需偿还的贷款总额远超宠物实际价值 ,所买东西并不物有所值 。并且即便一些宠物本身有问题致使很快死亡 ,贷款仍需偿还 ,一旦逾期 ,会影响征信 。这令他们痛苦不堪 。
这一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宠物领养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爱心人士的善良被利用,真正需要被领养的宠物可能因这些不良行为失去被救助的机会,在此背景下,与其指责那些领养人,不如更多地揭示那些有问题的商家,让其受到应有的惩罚,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避免陷入类似的陷阱。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监管,使宠物领养市场得以规范,不让爱心遭受辜负,让宠物领养回归至纯粹的爱与温暖。(法治日报)
大岭山 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