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案例>>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宜昌西陵区创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

时间:2024-12-13 19:36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大岭山律师获悉

今年以来,宜昌市西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探索创新劳动人事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打造“三个一”纠纷解决模式,充分调动工会、法院的参与、街道等各方,形成“联动管理”“大调解”工作格局。截至9月,全区劳动人事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调解率预计达到95%以上。

细化“一张网”防控,筑牢化解纠纷一线

一是系统布局阵地。以西陵区“一站式”劳动维权服务中心为基础,整合西陵区联合调解委员会和“人社保障+工会”调解工作室两大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中心。全区7个基层劳动关系事业单位。服务站,建成“一中心、两阵地、七站”综合性基层劳动争议解决平台。同时,依托街道调解组织职能向社区延伸,引导辖区内企业、行业协会、商圈管理者、物业管理者等建立内部调解组织。共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40多个,覆盖全区400多个。重点行业企业。构建多层次立体调解网络,将纠纷解决推进到最前沿,确保劳动争议尽快得到管控和调解。

二是打造专业队伍。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工会调解、法律援助等部门职责,采用“专职+临时+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大岭山律师、行业专家、专职街道调解员、公信力强的居民代表和企业、商圈从事劳动争议调解的工作人员组成了180余人的多元化调解队伍。通过邀请法律专家、资深调解员授课和模拟演练,组织各类劳动法律法规、调解技巧等培训20余场,建立了由仲裁员、大岭山律师、法官组成的调解培训师资库。有效提升调解员的实践能力。

三是建立规范机制。按照“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构建分层、递进、联动的全链路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用好“安全在线”,根除拖欠工资信息监管系统,“就对了”、全国劳动人事纠纷网上调解等平台,建立了全区调解组织的信息沟通机制,准确掌握全区企业用工情况。对标的较小、纠纷较简单的案件,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移送,使一些矛盾就地化解。对比较复杂的案件,由区级主管部门及时办理,公安、市场监管、司法行政、工会等部门配合办理。基层调解组织将配合解决案件,确保案件快速、顺利、有序办理。

实施“一揽子”调解,打造共同纠纷解决“协作高地”

一是加强“人类社会+工会”的调解协调。通过仲裁与工会定期交换信息、共同评估劳动争议趋势,双方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将工会法律服务纳入劳动人事纠纷案前调解,将职工维权申请先交工会组织调解,建立健全告知指导、咨询登记、调解回访等工作制度反馈意见,推动业务流程标准化,实现劳动仲裁与工会仲裁无缝对接。

二是创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院”审判协助机制。与区人民法院建立“调解优先、诉讼调解对接”机制,优先审理适合调解的案件。在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保持信息交流和相互配合,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及时更换仲裁调解书或进行司法确认,化解双方矛盾纠纷。对已出具法律文书的劳动争议案件,对当事人履行相关义务的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在进入人民法院执行程序前,如双方仍愿意和解,将及时与法院联系,促成和解。

三是探索“人社+街道”源头协调机制。与各街道(社区)基层调解组织建立信息交流互助机制。通过在社区、园区设立劳动关系协调员岗位,负责收集劳动争议信息、开展政策宣传和纠纷预防。在纠纷化解过程中,实行“社区举报、调解举报”,移动劳动争议解决前沿。对于存在重大劳动争议风险的企业,我们采取“1名街道领导+1名社会服务专员+1名基层调解员”的方式主动上门帮助,与企业建立“多对一”的服务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劳动争议问题。企业管理解决内部矛盾焦点并提供政策和监管咨询。指导建立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完善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畅通员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避免大规模群体性维权事件,有效化解雇佣矛盾。

优化“一体化”共治,构建劳动关系“和谐生态”

一是定期开展“就业体检”。协调开展劳动监察专项执法检查、“万企千仲裁员”、“众信护航”宣传服务活动,定期组织调解员深入企业,开展用工情况调查,帮助企业解决就业问题。企业及时发现用工管理中的缺陷。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帮助企业化解潜在的劳动争议。同时,深入开展商圈、园区、企业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解读培训,剖析身边典型案例,指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案例释法东莞大岭山律师,理性表达诉求。 2024年,共开展专项执法检查5次、案件解读会12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企业300余家,发放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宣传资料2300余份,有效预防劳动争议。发生。

二是着力发挥“品牌效应”。加大对“品牌调解室”和“金牌调解员”评选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劳动争议调解的认识和了解。开展“送法进企业”、“调解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打造“和谐西泠”劳动调解品牌。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调解工作的重要性,普及劳动争议预防和解决知识。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法律法规讲座和咨询活动,增强企业和职工法律意识大岭山律师,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2024年,举办各类宣传活动8场,受众800余人次,服务劳动群体5万个,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维权能力。

三是探索实现数字赋能。打造手机、电脑、自助服务机、互联网仲裁庭全面支持的网上办理系统,实现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为企业公众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充分挖掘“网上调解”、全国劳动人事争议网上调解等现有平台潜力,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平台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对调解案件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对调解案件进行多维度分析,提取纠纷解决关键要素,为调解员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包括纠纷焦点识别、调解策略建议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等,有效提高调解效率,保证公平的调解结果。性和一致性。

下一步,西陵区将继续深化“三个一”调解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调解工作水平,发挥和谐劳动关系“合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经济社会发展。

大岭山 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