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岭山律师网--知名律师胡正东竭诚为您服务
诉讼指南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法律论坛
业务范围
企业位置
是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当行为符合特定的条件时,直接被认定为不构成犯罪。这些条件通常在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有明确列举,具有确定性和强制性。例如,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不认为是犯罪。
举例: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法律明确规定了特定年龄段人群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主要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其法律依据相对灵活,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裁量权。
例如,犯罪嫌疑人实施了轻微的盗窃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考虑到其系初犯、盗窃金额较小、积极退赃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检察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
通常有较为明确的行为特征和情节要求。一般是行为本身的性质、危害程度等客观因素决定了其不构成犯罪。例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犯罪中,本解释施行以前,确因生产、生活需要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饵料自用,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不作为犯罪处理。这里强调了特定的行为目的(生产、生活需要)和后果(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认定标准相对固定,一旦行为符合法定条件,就必然不被认定为犯罪,不存在弹性空间。
更多地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各种情节的综合影响。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犯罪手段、社会危害性、悔罪表现等多个方面。例如,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虽然造成了被害人轻伤,但如果其是在受到被害人严重挑衅后一时冲动实施的行为,且事后积极赔偿、真诚悔罪,检察机关可能会考虑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
认定标准相对灵活,不同的案件可能会因具体情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处理结果。
一般由司法机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直接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认定。法院在审判阶段,如果发现案件符合法定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形,可以直接作出无罪判决;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如果认定行为不构成犯罪,可以撤销案件。
适用主体主要是法院和公安机关,程序上相对较为直接,一旦确定符合法定条件,即可作出相应处理。
由检察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行使裁量权作出决定。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经过对案件的全面审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决定是否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
适用主体主要是检察机关,程序上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审批程序。检察机关一般会听取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调查核实,然后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作出决定。
行为被确定为不构成犯罪后,当事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也不会留下犯罪记录。其在法律上被视为无罪,与普通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待遇。
例如,在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如果符合法定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形,未成年人不会被定罪量刑,其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会因犯罪记录而受到影响。
虽然当事人不会被提起公诉,但并不意味着其行为完全无罪。酌定不起诉只是检察机关基于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当事人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违法性。
例如,被酌定不起诉的人可能会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在某些职业资格审查、政审等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酌定不起诉的决定也可能会根据新的证据或情况变化而被撤销,大岭山律师如果发现当事人在不起诉决定作出后有新的违法犯罪行为,检察机关可以重新提起公诉